<form id="vrusw"></form>

    <small id="vrusw"><video id="vrusw"></video></small>
  1. <menuitem id="vrusw"></menuitem>
    1. <code id="vrusw"></code>
      <small id="vrusw"></small>

      <sup id="vrusw"><small id="vrusw"></small></sup>
      新聞發布會
      河北省人民檢察院“燕趙山?!す鏅z察”護航美麗河北建設專項監督典型案例
      時間:2023-09-27  作者:  新聞來源:河北省人民檢察院 【字號: | |

      “燕趙山?!す鏅z察”護航美麗河北建設專項監督活動開展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省委十屆三次、四次全會精神,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職能作用。堅持問題導向、辦案導向、效果導向,持續加大辦案力度、提升辦案質量、增強辦案效果,不斷強化“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雙贏多贏共贏”“訴前實現維護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狀態”的工作理念,積極作為,攻堅克難,推動專項監督走深走實。立足法律監督職能,推動行政機關及社會組織等依法各司其職、協作聯動,深化溯源治理,推動解決了一批重大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問題和系統性行業性治理難題,形成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長效性協作保護機制、規范辦案的制度機制,辦理了一批高質效的典型案例,營造了公益檢察護航美麗河北建設的濃厚氛圍,推動專項監督走深走實,得到了各級黨委、人大、政府的肯定和社會各界普遍認可,專項監督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為充分展現專項監督工作成效,以案釋法、以案普法,提升全社會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意識,彰顯檢察公益訴訟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方面的獨特制度價值,更好發揮檢察公益訴訟職能。河北省人民檢察院梳理了一批在專項監督中有代表性的案例,現予以發布:

      案例一

      石家莊市藁城區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混凝土攪拌行業揚塵污染行政公益訴訟案

      【簡要案情】

      商砼混凝土攪拌行業為工程建設、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部分混凝土攪拌企業防塵設施落后,石子、砂子、水泥、粉煤灰、礦粉等物料露天堆放,加之苫蓋、噴淋等降塵措施不到位,攪拌混凝土時產生大量粉塵,污染大氣環境,揚塵污染痼疾一直存在,影響周邊群眾生產、生活,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檢察機關履職情況】

      2023年5月,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藁城區院”)在推進“燕趙山?!す鏅z察”護航美麗河北建設專項監督中發現:某建材有限公司和某攪拌站,主要生產商砼預攪拌混凝土,存在石子、砂子、水泥、粉煤灰、礦粉等物料露天堆放,未有效采取苫蓋、噴淋等防塵降塵措施等污染大氣環境的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有關規定,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局藁城分局(以下簡稱“藁城分局”)對本轄區混凝土攪拌企業揚塵污染防治負有監管職責,藁城區院于2023年6月2日立案調查。

      2023年6月8日,藁城區院依法向藁城分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依法履行大氣污染防治職責,督促案涉企業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采取防塵降塵措施;同時,加強轄區內其他混凝土攪拌企業監管,有效遏制混凝土攪拌行業揚塵污染。

      發出檢察建議后,為實現溯源治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二條第一款“貯存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水泥、石灰、石膏、砂土等易產生揚塵的物料應當密閉;不能密閉的,應當設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嚴密圍擋,并采取有效覆蓋措施防治揚塵污染”以及《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石家莊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有關規定,藁城區院及時召集藁城區大氣污染防治指揮部辦公室、藁城分局召開圓桌會議,共同會商研究問題根治措施,最終達成共識:采取苫蓋、噴淋等防塵降塵措施,治標不治本;督促相關企業升級改造環保設施,設置全封閉式料場,將易產生揚塵的生產物料全部入棚,從根源上徹底解決混凝土攪拌行業揚塵問題,同時還降低了噪音污染。

      藁城分局收到檢察建議書后高度重視,根據圓桌會議達成的共識,及時督促2家案涉企業共投資1000余萬元建成1.8萬平方米全封閉式料棚;安排各執法中隊對轄區內其他混凝土攪拌企業逐一排查,督促防塵設施升級改造,推動轄區內23家攪拌企業全部配建、使用密閉式料棚,實行全封閉式攪拌作業;并嚴格落實網格化巡查機制,壓實責任,抓好污染防治工作。

      2023年7月26日,藁城分局對檢察建議書作出書面回復。藁城區院及時跟進監督,對2家案涉企業整改情況進行現場勘查,發現已建成全封閉式料棚并投入使用。同時,又隨機抽查了10家混凝土攪拌企業,均已搭建全封閉式料棚?;炷翑嚢栊袠I之前存在的揚塵污染頑疾得到根治,藁城區院于2023年8月18日依法作出終結案件決定。

      【典型意義】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檢察機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立足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綜合運用訴前檢察建議、圓桌會議、跟進監督等方式,督促行政機關全面履行大氣污染防治職責,促使域內混凝土攪拌企業全部升級防塵設施,以檢察能動履職推動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系統性行業性問題治理,為藍天白云、群星閃爍成為常態積極貢獻檢察力量。

      案例二

      保定市博野縣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橡膠機帶行業大氣污染防治行政公益訴訟案

      【簡要案情】

      自2023年3月底,河北省檢察機關“燕趙山?!す鏅z察”護航美麗河北建設專項監督開展以來,博野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博野縣院)聚焦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對縣域內保定杜邦橡膠機帶有限公司、保定華陽橡膠機帶有限公司等18家橡膠機帶企業進行調查、走訪,發現普遍存在未按規定安裝使用污染防治設備以及在線監測設備老化等問題,揮發性有機物廢氣(VOCs)治理出現漏洞,保定市生態環境局博野分局(以下簡稱生態環境局博野分局)對此負有監督管理職責,存在履職不到位情形,對大氣環境安全造成污染威脅,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檢察機關履職過程】

      2023年5月22日,博野縣院對發現的案件線索立案調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五條、《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第五條等規定,生態環境局應對橡膠機帶產生的污染進行監管。通過現場勘查、調取相關書證等,確定生態環境局博野分局存在履職不到位情形。2023年7月14日,博野縣院組織生態環境局博野分局、涉案企業、人大代表召開聽證會,全面闡釋企業不安裝使用污染防治設備以及在線監測設備的危害、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法律監督的依據,對擬提出訴前檢察建議的內容以及行政機關職責和履職情況進行解說和剖析,參加聽證會的生態環境局博野分局相關負責人和涉案企業負責人表示接受檢察機關的監督,認真整改。2023年7月17日,博野縣院依法向行政機關制發并送達檢察建議書,建議依法對涉案企業履行監管職責,督促其及時安裝治污設備和在線監測設備,并對縣域內橡膠機帶企業開展全面排查,確保無監管漏洞。為提高檢察建議的剛性,博野縣院向當地黨委政府作專題匯報,2023年7月20日,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印發《關于府院聯動推進構建公益訴訟全領域綜合協調配合機制的意見》,將行政機關落實檢察建議情況納入全縣法治建設考核內容。

      為推動行業同步治理,博野縣院將企業普遍性問題進行分析匯總,于2023年8月1日制定了《博野縣橡膠機帶行業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監督實施方案》,開展橡膠機帶行業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監督行動,建立橡膠機帶企業大氣污染防治臺賬,并于2023年8月3日邀請專家對企業開展業務培訓,企業負責人現場簽訂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要求承諾書,同時督促生態環境局博野分局對縣域內所有正常運營橡膠機帶企業開展全面排查,確保均按規定安裝使用污染防治設備和在線監測設備。

      2023年9月5日,生態環境局博野分局對檢察建議的整改落實進行回復:全縣78家橡膠機帶企業已全部安裝了揮發性有機氣體治污設備和24小時在線監測設備,同時已對企業開展3期大氣污染防治應知應做培訓會。

      為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博野縣院對78家橡膠機帶企業進行抽查走訪,于2023年9月11日向縣人大常委會作關于加強橡膠機帶行業大氣污染治理的專題報告,提請縣人大常委會出臺了《博野縣人大常委會關于推進縣檢察院加強橡膠機帶企業大氣污染治理監督工作的決定》,在檢察機關的建議下,縣橡膠行業協會成立了企業合規經營辦公室。

      【典型意義】

      檢察機關針對縣域內橡膠機帶企業大氣污染方面突出問題,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及人大支持,創新辦案、監督、服務“三位一體”檢察模式,由個案辦理推動行業同步治理,形成檢察機關能動履職、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企業守法經營的良好局面,以公益訴訟助推企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切實改善區域大氣生態環境質量。

      案例三

      石家莊市長安區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小區生活污水污染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

      【簡要案情】

      石家莊市長安區西兆通鎮等2個鄉鎮4個小區2560戶居民因歷史原因生活污水排放未能接入城鎮管網,小區通過滲井、暗管等方式將生活污水排入小區周邊滲坑及耕地中,污水惡臭難聞,造成周邊生態環境及14余畝耕地遭受嚴重污染。附近群眾反映強烈,十余年來一直在向有關部門反映該問題,但均未能得到解決,社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

      【檢察機關履職情況】

      2023年4月2日,石家莊市長安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長安區院)接到群眾舉報,長安區南村鎮純粹家園小區的生活污水未接入城鎮管網,存在亂排現象。長安區院接到線索后,立即啟動“檢察官+技術人員+司法警察+志愿者”的辦案團隊,趕赴現場調查核實。經調查發現,除舉報的線索外,西兆通鎮的怡景苑、福東莊園二期、漢嘉海語城3個小區,也存在將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通過暗管直排至小區周邊滲坑及耕地的問題,共污染耕地面積14余畝。

      4月13日,長安區院邀請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局(以下簡稱市生態環境局)、石家莊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以下簡稱市城管局)、案涉鄉鎮人民政府、聽證員召開公開聽證會,發現上述4個小區在建設之初證照不全,不符合生活污水入市政管網相關規定,無法接入市政管網,導致問題長期未能得到解決。聽證會上大家一致認為,市生態環境局和案涉鄉鎮人民政府應該履行職責,解決污染問題。4月14日,石家莊市檢察院將市生態環境局怠于履職問題線索交長安區院辦理。4月17日,長安區院對市生態環境局立案,4月19日對南村鎮鎮政府立案。4月20日,長安區院再次邀請市生態環境局、南村鎮人民政府、西兆通鎮人民政府召開磋商座談會,并根據各行政機關職責與案涉小區實際情況形成磋商意見書,督促行政機關對4個小區進行治理,消除污染問題,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其他小區生活污水的排放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形成常態化、全方位、全覆蓋的監管機制;加強協作配合,形成監管合力,建立信息通報、線索移送、聯動執法的協作機制。

      4月24日,長安區院召集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局、案涉鄉鎮人民政府、村委會以及物業公司召開工作推進會并擬定治理方案:在城鎮污水管網鋪設完成之前,由小區管理機構出資修建防滲漏儲水池,每天定時將小區產生的生活污水用水車抽排至市政管網中;推進周邊排水管網的鋪設與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徹底解決污染問題。

      6月12日,長安區院收到市生態環境局及南村鎮鎮政府書面回復,稱案涉小區周邊環境污染治理及耕地恢復工作已經完成。6月16日,長安區院跟進調查,發現4個小區生活污水經抽排、運輸,注入了市政污水處理管網,原滲坑已被回填,生活污水污染環境的問題已經解決,用于排污的14余畝耕地均已恢復復耕條件,其中4畝地已種植玉米,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在長安區院的推動下,市城管局已批準上述4個小區生活污水接入市政管網的申請,市政府將投資數億元建設西兆通再生水廠與長安區污水處理廠,徹底解決當地包括本案案涉鄉鎮居民生活污水處理問題。其中,西兆通再生水廠現已施工,預計2023年年底建成使用,計劃日處理污水能力2萬余噸;長安區污水處理廠項目申債已完成,正進行征地工作。

      長安區院結合案件辦理過程中發現的鄉鎮政府與職能部門之間銜接不夠充分、權責不清、難以形成工作合力等問題,向長安區委、區政府提交了《石家莊市長安區人民檢察院關于強化區、街鎮行政執法銜接工作的報告》,為區委、區政府提升基層行政執法能力提供了參考。

      【典型意義】

      檢察機關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積極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作用,聯合多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及時督促行政機關采取短期治理與長期根治相結合的方式,推動受損生態環境得到修復,增強了附近群眾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通過在辦案中發現的行政機關職能交叉導致權責不清、銜接不暢等問題,形成專項報告,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推動基層執法綜合效能的提升,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

      案例四

      承德平泉市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遼河源自然保護區污染行政公益訴訟案

      【簡要案情】

      遼河是我國七大河流之一,全長1430千米,流域總面積23.57萬平方千米,流經四個?。▍^)17個縣旗(區)。遼河源頭位于平泉市柳溪鎮,總面積11886公頃,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原始森林茂盛,森林覆蓋率達81.2%,各類植物達2000余種,主要支流--瀑河是引灤入京工程潘家口水庫主要水源地,是我省重點自然保護區,被譽為“綠色基因庫”和“動植物王國”,域內涉及3個鄉鎮,人口8萬余人,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業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生產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肆意堆放,部分牲畜養殖場緊鄰水源地,對遼河源頭水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

      【檢察機關履職情況】

      2023年6月,平泉市人民檢察院接到 “公益訴訟隨手拍”舉報:遼河源自然保護區森林、草甸內各類垃圾、牲畜糞便污染水源,吊橋、木棧道損毀情況嚴重。6月12日,平泉市院針對舉報線索開展調查,聯合技術部門調用無人機對自然保護區內原始森林進行空中航拍,對航拍資料進行比對,對多處疑似污染源定位,同步派出工作組對定位后的污染源進行現場勘查、取證,發現自然保護區內除存在舉報平臺反映的問題外,還存在保護區畜牧養殖場污染水源等問題。

      2023年6月13日,平泉市檢察院決定作為公益訴訟案件立案,充分發揮與林草、水務、環保、自然資源局等行政機關公益保護協作機制,聘請水務、環保等專家型公益訴訟觀察員,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磋商,向相關行政機關通報自然保護區內被污染情況,移送案件線索,推動自然保護區內水資源污染問題綜合治理。2023年7月4日向承德市生態環境局平泉市分局發出檢察建議:一是督促管理部門對自然保護區進行綜合治理;二是設立保護區公示牌,提醒群眾愛護生態環境,共同保護水源地;三是協助政府對現有養殖場重新調整選址;四是對自然保護區內的吊橋、木棧道進行維護,加強巡查,消除安全隱患。

      收到檢察建議后,承德市生態環境局平泉市分局組織施工人員500余人次,出動環衛車100余臺次,共清理保護區內及周邊各類垃圾3300余噸,在水源保護區等重點部位安放環境保護警示宣傳牌50個,補植林木1000余株,搬遷了保護區內三個畜牧養殖場,搬遷面積共120余畝,對5名違法采伐林木人員給予了補植樹木、罰款等行政處罰,為能給保護區長期保護提供便利條件,維護修補吊橋、木棧道15公里,平泉市生態環境分局將整改情況進行了回復。

      平泉市檢察院聯合保護區內三個鄉鎮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磋商解決遼河源自然保護區長效保護機制,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守護遼河源頭 共建美好家園”專項活動,組織人民監督員、公益訴訟監督員不定期監督。在檢察機關的強力監督下,保護區內及周邊環境得到了有效整治,再現天藍地綠水秀的優美畫卷。

      7月21日,平泉市檢察院組織平泉市河長辦、林長辦、生態環境分局、林業局、水務局等相關部門到現場實地查看、驗收整改情況,確認遼河源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和遼河流域水污染等問題全部整改到位,社會公共利益得到有效保護。

      【典型意義】

      立足河北省人民檢察院開展的“燕趙山?!す鏅z察”護航美麗河北建設專項監督,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科技”優勢,依托“河長+檢察長”“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聘請專家類型的公益訴訟觀察員,督促行政機關依法能動履職,強化訴源治理,實現自然保護區內的水污染問題徹底解決。

      案例五

      張家口市懷來縣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官廳水庫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系列案

      【簡要案情】

      官廳水庫位于河北省懷來縣和北京市延慶區界內,圍繞官廳水庫建成的國家級濕地公園面積超過1.3萬公頃,濕地率超過97%,生長著318種植物,觀測到192種鳥類。2021年以來,官廳水庫沿岸的多個村莊反復出現違規搭建碼頭、釣魚臺等各類違建,違規經營游艇、快艇等破壞官廳水庫生態環境的問題,不僅給游客生命健康造成安全隱患,而且破壞官廳水庫生態環境,影響河道行洪,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導致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檢察機關履職情況】

      2023年4月張家口市懷來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懷來縣院)接到特邀檢察官助理提供的官廳水庫附近違規搭建碼頭案件線索后,成立由檢察長擔任組長的專案組。2023年5月15日立案調查,通過實地調查、詢問周邊村民、無人機航拍等方式,調查發現官廳鎮月亮島存在違規搭建碼頭6處、釣魚臺51處。于5月19日向官廳鎮人民政府制發訴前檢察建議。

      懷來縣院調查時發現官廳水庫周邊區域內多個鄉鎮不同程度均存在違建碼頭、釣魚臺等問題,不僅給游客生命健康造成安全隱患,而且嚴重破壞官廳水庫生態環境,影響河道行洪,危害河岸堤防安全。鑒于違建數量大,涉水域面積廣,且屢禁不止,頻頻復發,治理困難較大,2023年6月23日,懷來縣院主動向地方黨委專題匯報,將調查發現的沿岸違建情況、具體位置、危害程度詳細說明??h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部署開展官廳水庫周邊環境整治專項活動。

      2023年6月28日、2023年7月14日,懷來縣院分別對相關鄉鎮政府立案調查。為確保辦案效果全覆蓋,懷來縣院對官廳水庫沿岸采取實地踏查和無人機航拍方式調查取證,發現違規搭建碼頭共計21處、釣魚臺98處。7月14日向相關鄉鎮制發訴前檢察建議,建議:一是立足首都“兩區”建設,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加強轄區內官廳水庫沿岸生態環境的監管;二是積極能動履職,針對發現的沿岸違建及時治理,及時拆除轄區內違建碼頭、釣魚臺等違建,懲治違規經營快艇、游艇行為;三是進一步強化常態長效治理,持續開展官廳水庫違建巡查,嚴防新問題發生、老問題反彈,保護官廳水庫生態環境。懷來縣院適時組織召開整改推進會,縣河長辦、水務局、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及有關鄉鎮參會,共商后續治理措施并達成共識。

      2023年7月14日至16日,有關執法部門、鄉鎮等累計出動405余人次,各類機械127輛,共拆除清理各類違規搭建釣魚臺98處,碼頭21處,拆除違建面積1.1萬平米,有效保護了官廳水庫生態環境和行洪安全。整改工作完成后,縣河長辦建立河湖長巡查長效機制,定期開展河湖長實地巡查,防止問題復發。

      2023年7月17日至30日,相關鄉鎮先后書面回復整改情況,懷來縣院邀請聯合執法隊工作人員、特邀檢察官助理和“益心為公”志愿者共同開展整改效果“回頭看”。7月底,官廳水庫保護公益訴訟系列案予以結案。

      【典型意義】

      官廳水庫是永定河流域的重要生態節點,懷來縣是首都西北部生態水功能涵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違規垂釣、乘艇游湖不僅存在安全隱患,而且嚴重破壞了官廳水庫生態環境,損害了永定河流域生態景觀,影響河道行洪危害河岸堤防安全。檢察機關立足服務保障首都“兩區”建設,發揮“府檢聯動”機制作用,爭取黨委政府支持,通過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程序,督促相關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責,推動“府檢聯動”工作機制落地見效。依托“河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召開整改推進會,邀請特邀檢察官助理和“益心為公”志愿者參與辦案,切實保護官廳水庫生態環境。

      案例六

      秦皇島市北戴河新區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三無”船舶行政公益訴訟案

      【簡要案情】

      2020年以來,河北省秦皇島北戴河新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北戴河新區院)辦理非法捕撈水產品公訴案件中,以“三無”(無有效漁業船舶檢驗證書、船舶登記證書、捕撈許可證)船舶和船證不符船舶作為犯罪工具的案件占比37%。這些船舶利用監管漏洞從事非法捕撈,逃避漁政監管,對海洋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造成嚴重破壞;其非法捕撈行為占用合法捕撈空間,干擾市場價格,嚴重擾亂本地漁業市場環境,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檢察機關履職情況】

      秦皇島北戴河新區附近海域和灘涂海產品豐富,在冊船舶一千六百余艘,年捕撈產量可達1.5萬噸。海產品捕撈、養殖、加工已經成為該區支柱產業。與此同時,非法捕撈行為居高不下。北戴河新區院貫徹能動履職工作理念,對近3年非法捕撈刑事案件數據進行分析研判,發現由于行政監管漏洞導致“三無”船舶作為犯罪工具非法捕撈的案件線索,于2023年4月7日立案,并立即展開進一步調查核實。

      2023年4月8日至9日,北戴河新區院走訪新區海洋和漁業局、公安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單位,調取大量執法數據等資料。通過調查得知,上世紀90年代初,因政府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本地漁船數量急速增加并不斷升級改造,部分漁民把舊船的船號涂到新船上,平時生產違規開新船,年檢驗收時用舊船,日積月累逐漸造成船舶管理混亂。一些違法人員利用監管混亂漏洞,直接將“三無”船舶作為犯罪工具進行非法捕撈,躲避執法監管。

      2023年4月14日,北戴河新區院向新區海洋和漁業局公開送達檢察建議書,提出在摸清轄區內“三無”船舶底數基礎上,區分不同的情況、情節分類處置,以罰款、拆解方式重點加大對“三無”船舶非法捕撈執法打擊力度,制定管理辦法形成長效機制,擴大宣傳教育。

      整改過程中,北戴河新區院充分發揮協調作用,召集新區海洋和漁業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安局、海警等職能單位召開圓桌會議,達成共識。新區海洋和漁業局出臺《北戴河新區海洋養殖漁船“船證不符”的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各行政單位協作配合開展聯合整治活動。行政執法+刑事司法+公益訴訟協同共治,全方位守護海洋生態環境。

      2023年6月7日,第十五個世界海洋日來臨之際,北戴河新區院組織召開檢察建議整改效果聽證會,邀請人民監督員和漁民代表參加。

      聽證會上,北戴河新區院向與會者介紹案件基本情況、調查過程、檢察建議、督促履職等情況;海洋和漁業局回復檢察建議,并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展示“三無”船舶整治成效和影響。截至2023年6月,北戴河新區完成“三無”船舶、船證不符漁船整治639艘,拆解老舊養殖漁船624艘。北戴河新區院讓漁民直接參與到法律宣傳和討論中來,使漁民們了解行政機關治理“三無”船舶從無解到有解、從有解到優解過程,提高了漁民對“三無”船舶及其危害的認識,有力推動了漁民樹立合法捕撈意識,自覺抵制“三無”船舶、抵制非法捕撈行為,實現最優的社會效果。

      同日,北戴河新區院辦結此案。

      【典型意義】

      “三無”船舶對海洋生態環境、捕撈行業發展和漁民合法權益危害嚴重。檢察機關以類案監督實現監督精準化,有效解決捕撈行業歷史遺留難題;以聯動治理實現監督最優解,內部融合履職,外部促進協作;以創新方式實現事后監督向源頭防范轉變,將聽證會作為檢察機關履行公益訴訟職責的重要手段,形成人民群眾充分參與、行政機關主動接受監督的良性互動。

      案例七

      邢臺南宮市人民檢察院、巨鹿縣人民檢察院聯合督促整治河道行政公益訴訟案

      【簡要案情】

      西沙河沿巨鹿縣、南宮市邊界自南向北而流,是兩縣的界河,在兩縣境內長18公里,流域面積150.8平方公里。西沙河曾為排瀝河道,具有較高的防汛、抗洪、灌溉價值。由于歷史原因,河道年久失修,近乎荒蕪的河道內多處被當地村民侵占,有的被臨近村民種植大片樹木,使得河道失去了原有功能,在防止洪澇災害方面出現了嚴重隱患。

      【檢察機關履職情況】

      “燕趙山?!す鏅z察”護航美麗河北建設專項監督部署后,2023年4月14日,河北省邢臺市南宮市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南宮市院)和巨鹿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巨鹿縣院)檢察長巡查河道時發現,位于南宮市與巨鹿縣交界的西沙河部分河道正在清淤治理施工,但河道內種植了大量林木,施工隊與當地村民產生爭執,以致施工無法進行。后經無人機取證,約3公里的河道被種植了各類林木。

      4月15日,兩地檢察院立案審查該線索。經實地走訪行政機關了解,南宮、巨鹿兩縣為平原大縣,地勢較低、屬于滯洪區,西沙河是兩地重要的行洪河道。西沙河清淤治理施工項目系南宮市水務局負責的地方重點項目,已由上級撥付2000余萬元中央專項資金。但該河道50余年未進行清淤,部分河道已被鄉村違規承包給村民。隨后兩地檢察院牽頭南宮市水務局、沿岸鄉鎮村干部及群眾代表召開圓桌會議,了解該問題產生的歷史原因和過程。多年前西沙河河道已被村集體承包給七戶村民并收取承包費,村民已在河道內種植了果樹林木。但目前村集體無力退還承包費和補償砍樹的損失,西沙河清淤治理施工項目也因此難以推進。兩地檢察院認為,本案屬于歷史遺留問題,強制清場雖然于法有據、并無不當,但機械性執法會形成信訪隱患,影響政府形象,影響干群關系,應當多方協調妥善解決。

      4月21日,為助推問題解決、保障公益,南宮市院、巨鹿縣院依法向南宮市水務局和巨鹿縣蘇家營鎮政府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督促相關單位或個人對于河道內種植的樹木限期進行清理,對于兩岸居民圍墾土地侵占的河道進行修復;對西沙河河道治理進行明確規劃,并按規劃要求進行落實,為以后河道行洪通水提供有力保障。制發檢察建議后,兩地檢察院實時跟進監督,把妥善處理公共利益和村民經濟利益的矛盾、形成多方共贏的最佳契合點作為工作重點。一是聚焦這段河道的清淤難題,再度邀請水務、林業、鄉鎮進行實地踏查,確認村民承包的土地約180余畝,各類林木6000余棵,初步評估經濟價值約10萬元。二是在掌握基本情況后,分別主動向黨委政府匯報了西沙河情況,尋求當地支持,最大限度補償村民受到的經濟損失。

      4月底-5月,在兩地檢察院的推動下,南宮市水務局和治理項目施工單位將河道內砍伐的樹木、治理產生的土方交村民處理,彌補經濟損失;多次牽頭水務、鄉鎮、承包村民代表召開座談會,加大釋法說理和政策講解力度,普及河道治理意義。經多部門協調聯動、多輪會談,5月18日,巨鹿縣蘇家營鎮政府整改并回復,西沙河河道的高桿作物已由沿岸村民全部清理,共治理河道近3公里,清退被占用的河道管理范圍土地180余畝,清理在各類樹木6千余棵。5月23日,南宮市水務局回復河道治理工程已竣工,西沙河河道已全面浚通,兩岸19村、3萬余畝土地的土地灌溉和排澇問題得到根治。

      圍繞“爭取領導支持、加強多方聯動、公益與私益的矛盾處理”等內容,兩地檢察院總結經驗,積極探索“檢察+”保護公共利益的檢察工作模式。5月25日,為鞏固治理效果,實現對西沙河流域生態環境的長效保護,南宮市院、巨鹿縣院在西沙河河道治理現場會簽了《關于建立“西沙河”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意見》,在加強線索移送、會商研判、案件協助等方面進行協作配合,創建“冀南紅都”公益檢察品牌,聚力共繪美麗河北同心圓。

      【典型意義】

      圍繞省院提出的“燕趙山?!す嬖V訟”專項監督的“四個領域”,兩地檢察院檢察長親自辦理重大典型案件,示范帶動效應突出。兩地跨區域深度合作,針對河道內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齊頭攻堅克難。深挖公益受損原因,主動爭取地方領導支持,借助中央專項資金和本地政府力量,妥善處理人情與法理存在矛盾。在辦案過程中涉及難點問題,多次召開協調會,與相關部門共同研究解決方案,加強與行政主體的溝通協作,以“我管”促“都管”,形成多部門工作聯動。在制發檢察建議后跟進監督,繼續發揮檢察機關監督職能,匯集各方力量,推動從根源上消除隱患,使公共利益和群眾利益得到統籌保護。同時堅持系統保護理念,建立跨區域協作機制,打造公益檢察品牌,確保西沙河治理取得實效與長效。

      案例八

      滄州海興縣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違法養殖行政公益訴訟案

      【簡要案情】

      海興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于2005年11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為濕地和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存在水產養殖侵占濕地的現象,且侵占面積龐大,其中核心區被侵占7590畝,緩沖區被侵占8100畝,合計占保護區面積的16.6%。侵占濕地進行大面積水產養殖活動導致水質惡化、生物多樣性喪失,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檢察機關履職過程】

      2023年1月29日,滄州市人民檢察院將上述問題線索交辦海興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海興縣院)。受理該案線索后,海興縣院將此案作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進。經調查核實,發現2022年縣資規局已將核心區內1500畝、緩沖區內900畝非生態水產養殖清退,但仍存在16050畝非生態水產養殖面積,其中核心區6090畝、緩沖區9960畝,涉及鹽業中心、小山鄉政府等責任單位。保護區內鹽田汪子、海水養殖水面,是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支持沿海地區發展原鹽生產和海水養殖產業的背景下相繼建成,形成至今已有40余年。保護區內水產養殖問題存在已久、情況復雜,涉及民生經濟。為妥善、徹底解決保護區非生態水產養殖問題,2023年4月10日,海興縣院聯合縣生態環境局、資規局、蘇基鎮政府、小山鄉政府等職能單位召開座談會,就16050畝非生態水產養殖面積達成全部清理的一致意見,并就如何清退進行研討。2023年5月10日,海興縣院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進行實地踏查,深入了解保護區水產養殖問題。于2023年5月23日立案,次日與縣資規局,小山鄉、蘇基鎮、香坊鄉政府就清退濕地非生態水產養殖問題進行磋商,并制發4份磋商函,建議相關責任單位積極履行職責,立即進行詳細摸排,摸清承包面積、承包年限、承包金額,做好承包者和發包村莊的相關解釋工作;積極完成濕地核心區、緩沖區養殖水面清退任務,并完成養殖設施設備清理。

      會后,相關行政單位立即召開水產養殖會議,與養殖戶全部簽訂退養協議,并按照確定的整改任務細化制定了《海興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水產養殖集中整治實施方案》。采取張貼和送達方式下發《海興縣人民政府關于海興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禁止水產養殖活動的通告》。2023年5月31日,相關行政單位回復: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17戶水產養殖戶已全部簽訂解除養殖合同協議書,核心區、緩沖區內16050畝水產養殖設施及場地已清理完畢。海興縣院經實地調查發現,行政機關已經全面履行職責,社會公共利益得到保護,該案于5月31日結案。

      為鞏固治理成果,海興縣院會同縣資規局等4家行政單位形成了《關于推進濕地保護加強協作配合的決定》,建立起定期“回頭看”制度、定期抽查制度、舉報制度和聯合宣傳機制,實現濕地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治理。6月20日,海興縣院對該案進行了“回頭看”,確保未出現問題反彈。

      【典型意義】

      海興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河北省檢察院部署開展“燕趙山?!す鏅z察”護航美麗河北建設專項監督后,檢察機關將渤海灣濕地保護作為專項監督的一項重點,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在濕地保護方面的獨特優勢,以法治之力助力提升濕地保護監管水平,實現了雙贏多贏共贏的辦案效果。

      案例九

      雄安新區安新縣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坑塘污染行政公益訴訟案

      【簡要案情】

      安新縣端村鎮西堤村、西前街村和大河南村三村交界坑塘是河北雄安新區安新縣域內面積較大的有水坑塘之一,占地面積一千余平方米,在蓄洪防旱、水源補給、美化環境和提升經濟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缺乏長期管護,該坑塘形成黑臭水體已有近十年,水體表面附著綠色浮游生物,坑塘周邊存在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散發刺鼻氣味,嚴重影響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

      【檢察機關履職情況】

      河北省人民檢察院部署“燕趙山?!す鏅z察”護航美麗河北建設專項監督后,安新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安新縣院”)依據河北省人民檢察院雄安新區分院(以下簡稱“雄安分院”)部署開展的“走遍雄安”行動,于2023年4月至5月對縣域內坑塘情況進行調查,共計踏查坑塘796個,包含有水坑塘435個。5月25日,安新院干警在踏查中發現安新縣端村鎮西堤村、西前街村和大河南村三村交界有水坑塘面積較大,污染較嚴重。為進一步核實該坑塘水體污染程度,6月1日,安新縣院委托雄安分院快檢實驗室對水體進行采樣,檢測結果為水體氨氮值、化學需氧量等指標明顯超標。6月9日安新縣院決定立案,同日,依托安新縣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聯合工作機制,安新縣院向端村鎮人民政府制發磋商函,召開磋商會議,確認了監管不到位事實,并就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水體凈化等綜合治理措施達成共識。

      行政機關整改期間,為促進縣域內坑塘全面治理,安新縣院秉持訴源治理理念,將有水坑塘污染生態環境問題現狀、公益訴訟立案監督情況形成專項報告呈報縣委縣政府,得到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在全縣部署開展“有水坑塘治理攻堅行動”,助力安新縣打造“全國北方有水地區坑塘治理示范縣”。6月12日,安新縣委書記親自調度攻堅行動,確定安新縣院檢察長為行動負責人,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專項工作組,制定行動實施方案及責任包聯、調度研判、智慧監控等十項工作機制。在縣委縣政府支持下,由安新縣院牽頭,統籌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等多個部門,抽調多部門業務骨干成立安新縣有水坑塘整治工作專班;縣鄉村三級聯動、一體推進,形成了全覆蓋、無盲區的網格化責任體系;各鄉鎮對本轄區坑塘及相關情況進行摸底,形成“縣-鄉-村-網格”四級監管體系,逐一建立臺賬,根據坑塘形成原因、污染種類、治理方式采取“一坑一策”方式治理,確定“生態種植、魚類養殖、菌類(草、藻、菌共生)培植和光量子專利技術”四種治理方法,創新性采取“菌劑+曝氣+低密度放殖”綜合治理模式,還原水體自凈功能。安新縣委書記親自包聯端村鎮西堤村、西前街村和大河南村三村交界坑塘治理工作。6月14日,因該坑塘治理效果良好,安新縣院決定終結案件。8月8日,中國雄安官網對安新縣院以公益訴訟推動縣域坑塘治理取得良好效果予以報道。

      “有水坑塘治理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已累計向坑塘投放各類魚苗5萬余公斤,累計種植蘆葦、薄荷、菖蒲、甘藍等水生植物8萬余平方米,已全面清理包括該坑塘在內的有水坑塘內及周邊垃圾、漂浮物5萬余方,取締坑塘周邊畜禽養殖52處,拆除坑塘周邊旱廁41個,對28個污染底泥淤積較厚、污染嚴重的坑塘進行了整治。此外,在安新縣院的推動下,全縣255處坑塘引入社會資本承包坑塘運營模式,對具有一定水域規模何水源補充條件的坑塘優先對外發展養殖、垂釣、種植產業,累計打造景觀坑塘33個,發展生態養殖類坑塘201個,種植類坑塘54個,坑塘治理累計獲益92.2萬元,切實探索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的新路徑。

      【典型意義】

      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從開始謀劃雄安新區,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雄安新區檢察機關聚焦農村坑塘生態污染治理,全面踏查調研坑塘污染情況,以公益訴訟履職推動行政機關及時整改。以調研專報形式向黨委政府匯報農村坑塘生態問題,推動開展專項治理攻堅行動,以個案辦理帶動解決縣域生態環境系統性問題,實現了坑塘修復效果顯著,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治理經濟效益良好的社會效果。

      案例十

      張家口市張北縣人民檢察院督促耕地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

      【簡要案情】

      張北縣大河鎮地處河北省壩上地區,因特殊地理構造、火山噴發原因,耕地中有大量碎石,最大直徑達1.5米左右。該地土壤肥沃,承包土地企業為便于機械作業,對耕地表層碎石進行清理挖掘,因處置難題,導致清理出的大量碎石堆壓在耕地內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壓占農田影響種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持續受到損害。

      【檢察機關履職情況】

      2023年4月22日,張北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張北縣院)檢察長在接訪中發現該案線索,于4月29日立案調查,檢察長領辦、特邀檢察官助理提供專業意見。通過調取國土數據、耕地紅線圖、衛片等資料,走訪村民、村委會和鎮政府工作人員,依法查明:張北縣大河鎮孫華溝村、石灣子村約250畝耕地內堆積大量碎石。由于石頭屬于國家資源,村民及土地承包商無權處置,且盜賣碎石行為屢有發生,鎮政府無法全面實施管理,引發村民上訪,且大河鎮鎮政府和縣相關職能部門對此無良好解決舉措。

      5月7日,張北縣院檢察長主持磋商,縣公安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張北縣發展和投資有限公司、大河鎮鎮政府相關負責人深入案件現場進行實地磋商,尋求最佳整改方案。5月8日,上述部門對大河鎮鎮政府擬定的《大河鎮關于清理堆壓、破壞耕地碎石的處置方案》再次進行磋商論證,確定由大河鎮鎮政府依法履職整改。經過檢察機關多方溝通協商,將碎石就近用于本縣河道治理工程,既解決了整改的焦點問題,又為國家節約了礦石資源。所得收入歸耕地所在行政村村集體所有,助力《2023年河北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工作方案》政策落實。

      5月18日,張北縣院進行現場跟進監督,并再次向大河鎮鎮政府提出跟進監督意見,建議其加快耕地內碎石的清理速度,恢復種植條件,盡快完成春耕。大河鎮政府高度重視,嚴格按照《大河鎮關于清理堆壓、破壞耕地碎石的處置方案》要求,出動碎石機3臺、挖掘機3臺、清運車302輛,有序開展碎石清運工作。

      張家口市人民檢察院黨組高度重視,專門聽取張北縣院案件辦理情況報告,充分運用上下辦案一體化機制,全過程分析研判、指導辦案。于6月2日,邀請全國、省、市人大代表、省、市政協委員,“益心為公”志愿者、新聞媒體記者到大河鎮耕地保護公益訴訟案件現場調研和視察,調研人員對檢察機關的工作和整改情況給予充分肯定和支持。

      6月5日,大河鎮鎮政府向檢察機關回復,大河鎮孫華溝村、石灣子村共計清理碎石12000噸,所有碎石均用于縣內河道治理工程,250畝耕地已恢復耕種條件。村民土地每畝地增值65-90元,村集體增收4萬余元。6月11日,張北縣院對該案件跟蹤監督,案件已整改完畢,耕地內碎石已全部清理干凈,并已種植莜麥、胡麻等經濟作物。6月12日,張北縣院予以結案。

      張北縣院辦理此案過程中綜合考慮服務地方發展大局、減少經濟損失、降低清理阻力等因素,為企業紓困的同時,為村民增收,實現了保護公益與促進發展并重的辦案結果。同時,張北縣院開展“檢察鄉村行”活動,充分發揮“益心為公”志愿者的作用。定期開展檢察宣傳鄉村行活動,常態化深入鄉村開展耕地保護檢察公益宣傳,并組織“益心為公”志愿者參與宣傳活動,提高群眾耕地保護意識,營造良好履職環境和濃厚公益保護氛圍。

      【典型意義】

      檢察機關聚焦護航美麗河北建設大局,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職能作用,與自然資源、公安等部門協作配合,通過磋商的方式督促屬地人民政府依法履行耕地保護職責,將“大石頭”化解成“小石頭”,幫助群眾放下積壓于心頭的“鬧心石”“攔路石”,解決了多年以來鎮政府長期想解決而解決不了的“大問題”,實現了耕地保護、土地增值、農民增收、培育壯大集體經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達成行政執法、司法履職合作共贏的目標,為全力護航美麗河北建設提供堅實的司法保障。

      案例十一

      唐山市玉田縣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土坑腌菜非法占地行政公益訴訟案

      【簡要案情】

      2020年以來,玉田縣部分鎮村有村民未經土地部門批準,擅自在本村農用地或耕地上挖長約8米,寬、深各約5米的長方形土坑用來腌制芥菜或白菜,且未采取有效的防滲漏措施,亦未做無害化處理,嚴重破壞耕地資源、污染土壤,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檢察機關履職情況】

      2023年4月6日,河北省玉田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玉田縣院)根據“益心為公”志愿者提供的案件線索,綜合網上搜索信息和調取的縣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相關信息數據,通過對重點種植鄉鎮進行調查,發現6個鄉鎮共有96個非法占用耕地挖掘的腌菜土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規定及《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下放自然資源領域行政處罰事項的通知》、《玉田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向鄉鎮(街道)下放自然資源領域行政處罰事項的通知》等規范性文件,涉案6個鎮政府有履行監管及行政處罰的法律責任。

      2023年4月13日,玉田縣院依法立案調查。辦案組走訪鎮、村干部群眾了解情況,并邀請縣自然資源規劃局和生態環境分局2名具有土壤保護方面專業背景的“益心為公”志愿者參與現場調查取證。依法調取了涉案土地地籍檔案、土地總體規劃等文件?,F場提取耕地土樣,通過土壤檢測分析儀,快速檢測土壤中的氨氮磷等指標,發現涉案土壤鹽堿化情況嚴重,并通過GPS測繪儀測算具體違建面積約28畝。

      為進一步厘清監管職責,2023年4月21日,玉田縣院邀請市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特邀檢察官助理、“益心為公”志愿者、律師代表,相關行政機關代表以及涉案鎮村干部、群眾代表等召開公開聽證會議,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凝聚耕地保護思想共識。聽證員評議一致認為,虹橋鎮等6個鎮政府對轄區內違法占用耕地具有監管保護責任,檢察機關應依法對其跟進監督。玉田縣院吸收了志愿者合理化建議,結合評議意見,在聽證會現場向虹橋鎮等六個鎮政府公開送達了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對轄區內非法占用耕地腌菜行為依法進行行政處罰,并責令限期整改,恢復土地原貌,達到耕種條件。

      收到檢察建議后,六家鎮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對違法行為人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責令立即對腌制的芥菜進行清理,土坑回填,并限期恢復被破壞的耕地,確保達到復耕條件。截止2023年6月9日,六家鎮政府均書面回復表示整改已全部完成。同年6月15日,玉田縣院邀請部分“益心為公”志愿者對檢察建議整改落實情況進行了現場核實,確認涉案地塊的土坑已經回填土方8000余方,涉案土地28畝得到了全面修復,達到耕種標準,予以結案。

      玉田縣院結合“益心為公”志愿者建議,就土坑腌菜專項監督工作及發現的社會治理共性問題,向縣委提交專題調研報告,并推動縣政府制定《玉田縣土坑腌菜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對全縣存在的違法土坑腌菜現象進行專項排查整治。針對玉田蔬菜豐富的特點正確引導群眾規范化腌制,并在縣農業園區規劃出專門場地,規范芥菜白菜收購、生產腌制、銷售等各環節制度,在切實促進耕地保護的基礎上,規范本地產業發展。

      【典型意義】

      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土壤環境,事關國家大計和老百姓切身利益。本案中,腌菜行為不僅違法占用耕地,而且造成土地鹽堿化,破壞土壤環境,影響糧食生產。檢察機關充分運用大數據比對等多種調查手段固定證據,“益心為公”志愿者充分參與,磋商聽證凝聚辦案合力。將依法辦案與司法為民有機結合,充分考慮群眾經濟收入問題做好后半篇文章,通過向縣委專項調研報告推動全域專項整治,在做好耕地保護的同時,規范腌菜生產經營,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增加經濟收入,實現辦案效果最優化。

      案例十二

      廊坊市永清縣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耕地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

      【簡要案情】

      長期以來,受到糧食生產效益低、農村勞動力短缺、水利設施不完善等歷史因素影響,永清縣域內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耕地“非糧化”問題,其中別古莊鎮數百畝基本農田一度轉為林地,用于種植毛白楊等經濟林木,影響糧食安全,損害了國家利益。

      【檢察機關履職情況】

      2023年3月,永清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永清縣院)在開展“燕趙山?!す鏅z察”護航美麗河北建設專項監督中,走訪相關部門了解到基本農田轉出問題線索。后經商請永清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下簡稱縣自規局)并簽訂《保密協議》,永清縣院調取了基本農田矢量數據資料,通過實地調查、無人機航拍、邀請特聘檢察官助理參與辦案等手段,核實別古莊鎮500余畝基本農田上種植著毛白楊等經濟林木。后該院辦案人員走訪了當地承包土地農戶20余戶,了解到由于近年種植農作物收入低、水利設施不健全等原因,導致種植毛白楊等經濟林木耕地“非糧化”問題的發生,同時相關農戶也表達了愿意配合退林還耕的意愿。針對以上情況,永清縣院黨組高度重視,專門成立檢察長任組長的“基本農田保護公益訴訟辦案團隊”,并于2023年5月6日立案。

      5月11日,永清縣院組織縣政府、縣自規局、別古莊鎮政府、縣水務局、縣農業農村局召開磋商座談會。磋商中,永清縣院建議相關單位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和主體責任,及時高效完成整改工作,同時解決好農民復墾復種中存在的灌溉問題。與會各單位就該建議達成一致共識并形成會議紀要:一是別古莊鎮政府在自規部門指導下及時完成基本農田轉出整治,確保達到復墾條件;二是縣水務局加大協調力度,確保灌溉用水;三是縣農業農村局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跟蹤指導力度。

      為進一步強化基本農田保護監督,5月19日,永清縣院與縣田長制辦公室聯合制定出臺了《關于建立“田長+檢察長”工作機制的意見》。以此為契機,永清縣院與縣田長辦加強對涉案地塊整改的跟進監督力度。截止5月26日,別古莊鎮500余畝“非糧化”基本農田已全部整改到位,達到復墾復種標準。后永清縣院又會同縣農業農村局、水務局對涉案地塊的糧食作物耕種和灌溉設施建設進行了技術指導,幫助農戶種植上了山芋和玉米,有力保證了將“糧田”高標準建設成“良田”。

      為持續推動縣域內基本農田保護工作,永清縣院于5月24日向縣自規局制發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建議其健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考核和動態監管長效機制;加強督查檢查,強化土地執法監察;加強總結宣傳,推廣別古莊鎮整改經驗及做法,引導全縣14個鄉鎮(區、辦)依規整改??h自規局積極采納建議,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納入鄉鎮政府責任目標考核、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機制;加強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納入國土資源遙感監測“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力度,實現全面動態管理;每周督導鄉鎮土地執法工作,嚴格落實縣、鄉、村三級橫向執法網格化巡查監管主體責任;組織召開全縣各鄉鎮任務分解推進會,建立任務分解臺賬,掛圖作戰,共整治復耕永久基本農田3000余畝。經跟進調查,確定相關行政機關已積極履行職責,永清縣院于6月16日結案。

      【典型意義】

      基本農田是耕地中的精華,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基礎,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歷年來,中央一號文件均高度重視基本農田建設問題,并連續多年作出重要部署。檢察機關圍繞國家糧食安全大局,緊盯基本農田“非糧化”問題,發揮公益訴訟檢察優勢,積極能動履職,運用多種手段推動治理?!耙话咽帧眳⑴c辦案,有效提高了磋商效率、建議剛性和監督力度。同時,檢察機關堅持問題導向,助力相關部門健全長效監管機制,通過個案辦理,以點帶面,推動基本農田的整體保護。

      案例十三

      滄州市滄縣人民檢察院督促履行農藥包裝廢棄物污染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

      【簡要案情】

      滄縣作為農業生產大縣,農藥包裝廢棄物產生量巨大,隨意堆放、丟棄等問題嚴重,相關職能部門未按規定進行集中回收、無害化處理,不僅造成土壤及水體污染,損害生態環境,且危及農產品質量和人體健康,造成農業面源污染。

      【檢察機關履職情況】

      在全省“燕趙山?!す鏅z察”護航美麗河北建設專項監督開展之際,滄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滄縣院)結合農業大縣地域特色,根據人大代表提議,聚焦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問題拓展線索深度,發現部分農戶將農藥包裝廢棄物隨意丟棄在田間地頭,5家規模較大農民專業合作社露天堆放大量農藥包裝廢棄物,未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針對上述問題,滄縣院于2023年4月6日展開立案調查。經多次實地走訪、問卷調查、數據比對,確認轄區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不完善,致使大量農藥包裝廢棄物貯存合作社內未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多家農資店未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臺賬或臺賬建立不規范、無專用回收裝置,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站(點)建設不規范,未采取防揚散、防流失等措施,及農業農村部門與行政審批部門存在信息壁壘,導致部分農資店僅取得農藥經營營業執照未辦理農藥經營許可證等問題。

      為推動協同共治,實現溯源治理,2023年4月20日,滄縣院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農民專業合作社代表、農業農村部門有關負責人召開公開聽證會,在充分論證和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向農業農村部門宣告送達了檢察建議書。建議加快農藥包裝廢棄物存量處置;加強與其他部門溝通協作,健全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與行政審批部門建立農藥審批執法數據信息共享機制,確保市場準入與監督管理無縫銜接;加大宣傳力度,嚴格監督管理,落實“誰生產、經營,誰回收”原則,督促指導農藥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履行農藥包裝物回收處理義務。

      為促進問題整改落實到位,滄縣院持續跟蹤監督,多次協調、督促農業農村部門對農藥包裝廢棄物存量進行統計,并聯合環保部門制定處置方案。2023年6月19日,農業農村部門作出書面回復,已將集中回收的1.75噸農藥包裝廢棄物運至某環保技術有限公司進行無害化處理;在全縣19個鄉鎮設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站、300余個農藥經營門店設立為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設置或更新專用回收裝置50余個,發放統一回收臺賬100余本,查處13家無證經營農藥單位,責令28家農藥經營單位及時辦理農藥經營許可證;已與行政審批部門建立《關于農藥經營數據信息共享機制》;且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開展了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宣傳教育。

      收到回復后,滄縣院通過現場核實、調取支持件等方式進一步跟進監督,確保問題均已整改到位,社會公共利益得到有效保護。2023年7月17日,滄縣院終結案件。結案后,滄縣院就案件辦理情況及時向人大代表作出反饋,人大代表對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助力解決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老大難”問題表示充分肯定和感謝。

      【典型意義】

      農藥包裝廢棄物隨意堆放、丟棄不僅污染土壤和水源,同時給農產品質量和人畜健康帶來嚴重威脅。檢察機關聚焦縣域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推動多部門共同發力,協同處置存量農藥包裝廢棄物,并完善清運與回收體系、推動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實現源頭治理和常態化監管,有效遏制農村面源污染難題,助力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提升鄉村宜居宜業水平。

      案例十四

      衡水市棗強縣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畜禽養殖污染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

      【簡要案情】

      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大營鎮324省道北側的某養殖公司,將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直接堆積在養殖場外的一片空地上,未進行無害化處理或綜合利用,且未采取任何環境保護措施,氣味刺鼻,造成環境污染,侵害社會公共利益。

      【檢察機關履職情況】

      2023年4月3日,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棗強縣院)在使用該院研發的“以稅治污”法律監督模型開展畜禽養殖項目線索篩查、實地踏查中發現,棗強某養殖公司將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隨意堆放,影響周邊環境,該院于2023年4月19日立案,并邀請環保領域特邀檢察官助理參與調查。通過查閱資料、快檢檢測和走訪周邊村民等方式,查明該養殖公司自今年將畜禽糞便堆放在養殖場外的空地上,且未采取任何環境保護措施,造成環境污染。因處于大營鎮與新屯鎮交界處權屬不清,沒有相關部門進行有效監管,該院遂邀請縣環保、農業農村部門、大營鎮和新屯鎮政府聯合踏查,同時,運用衛星定位技術,最終確定該養殖場歸新屯鎮政府管轄。2023年5月15日,依法向新屯鎮政府制發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切實履行環境保護監管職責,解決畜禽養殖污染問題。

      新屯鎮政府收到檢察建議后高度重視,及時制止了該養殖公司非法排污行為,責令其限期整改。同時,向涉事養殖場進行環境保護宣傳,要求企業對畜禽糞便進行綜合利用或無害化處理,減少污染物排放。針對養殖企業反映的畜禽糞便收集、處置難題,棗強縣院促推環保部門、屬地政府與第三方企業聯系,促使雙方達成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的合作協議。2023年7月14日新屯鎮政府書面回復:依法對養殖場外的畜禽糞便進行清理轉運處理,處理糞便180余噸,已徹底解決養殖場糞便污染問題。

      棗強縣院結合“以稅治污”法律監督模型篩查出的畜禽養殖企業問題線索,向縣政府做專題匯報,縣政府組織環保、農業農村、鄉鎮政府等部門組成工作組,自7月15日開展為期半個月的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治理活動,棗強縣院全程跟進監督。截至7月底,專項治理小組共出動執法人員400余人次、執法車輛50余輛、對縣域內26家養殖場1.3萬噸畜禽糞便進行了集中清理處置,徹底解決了棗強縣畜禽養殖企業糞便收集、處置難題。

      2023年8月11日,棗強縣院邀請農業農村局、縣生態環境分局進行“回頭看”,未發現反彈回潮問題,于8月14日結案。

      同時,棗強縣院對稅務部門未依法履行稅收征管職責,制發檢察建議,督促收回應繳環境保護稅1萬余元,退回11家畜禽養殖戶不應繳而繳稅款25萬余元。對發現的其他問題,啟動刑事立案監督、民事執行監督。針對縣農業農村部門對畜禽養殖企業未按規定實行動態管理、環保部門未按規定及時向稅務部門移送涉稅行政處罰信息問題分別制發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同時,推動環保部門制定出臺棗強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水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方案。

      【典型意義】

      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數字檢察賦能助推環境深度治理。對發現的畜禽養殖污染線索,以“三查”融合的監督方式精準監督,助力企業綠色發展。對發現的國有財產保護、行政機關違法行為等多種類案線索,分別開展行政公益訴訟、行政違法行為監督等,引領“四大檢察”有效融合,依法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民營企業合法權益。通過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等方式,促推行政機關出臺多項聯動機制和治理方案,實現行業治理,使全社會環境保護意識持續加強,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環境保護大格局。

      案例十五

      邯鄲市磁縣人民檢察院督促履行污泥污染監管職責行政公益訴訟系列案

      【簡要案情】

      邯鄲市某環??萍加邢薰荆ㄒ韵潞喎Q某環保公司)在未取得環評的情況下,違規接收邯鄲市多家污水處理企業產出的市政污泥,并于2023年3月份將污泥傾倒在邯鄲冀南新區南城鄉一處耕地中。污泥呈黑灰色,占地面積約3690余平方米,平均厚度0.5米,方量約1850立方米?,F場未采取任何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等措施,彌漫惡臭,長時間無人清理,破壞生態環境和耕地資源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檢察機關履職情況】

      2023年5月,邯鄲市磁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磁縣院)通過耕地保護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獲取案件線索后,第一時間使用無人機航拍、測量,對污泥、滲出液及周邊土壤采樣快檢,同時通過回溯衛星遙感歷史數據分析環境質量變遷過程確定傾倒時間和覆蓋面積變化情況。經過走訪確定了某環保公司在耕地中非法傾倒市政污泥(一般固廢)且長時間未依法清運處置的案件事實。2023年6月5日,磁縣院對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綜合執法、農業農村、鄉鎮政府等五家行政機關進行行政公益訴訟立案,對某環保公司進行民事公益訴訟立案并發布公告。

      立案后,磁縣院與行政機關共同實地察看現場,并就監管職責、應急處置和生態修復措施等召開座談會,考慮到該案生態損害賠償的緊迫性,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更有利于問題高效整改,磁縣院形成專題報告報送冀南新區黨工委和管委會,得到主要領導充分肯定。2023年6月10日,邯鄲市生態環境局、邯鄲市生態環境局冀南新區分局作為賠償權利人—邯鄲市人民政府、邯鄲冀南新區管委會的指定部門,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并由專業機構對污泥進行檢測,委托專家出具污泥處置意見。

      2023年6月16日,磁縣院以公開宣告方式送達檢察建議,建議行政機關在職權范圍內依法履行生態環境和耕地保護監管職責,結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做好污泥清運處置和耕地復墾監督工作。建議發出后,綜合執法部門對某環保公司作出罰款10萬元并責令限期轉運處置污泥的決定;在多家部門監督下,某環保公司按照專家意見,組織鏟車、鉤機、清運車15輛,人員30人次,將2300余噸污泥轉運至某制磚公司用作制磚原料,預計制磚約170萬塊。2023年6月25日,邯鄲市生態環境局、邯鄲市生態環境局冀南新區分局召集相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賠償義務人及鑒定、檢測、咨詢機構等20余家單位召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會,在檢察機關全程監督指導下,賠償權利人與賠償義務人達成一致賠償意見,并經法院司法確認。賠償義務人某環保公司支付鑒定、評估、專家意見費用共計19萬元;根據土壤檢測結果在30日內開展土地修復并承擔承擔所有費用;出資約50萬元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在傾倒地所在村莊開展垃圾清理、河道疏浚、邊坡整理和過水橋涵建設等公益活動。

      2023年7月18日,經第三方檢測,現場土壤各項指標達標,某環保公司對耕地進行平整復墾,經驗收后向村集體交還土地使用權,并已履行全部賠償義務。經跟進監督,磁縣院認為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得到有效保護,2023年8月28日對系列案作出終結案件決定。

      為推動溯源治理,邯鄲市人民檢察院于2023年8月份在全市部署開展污水處理廠污泥違法處置專項監督活動,摸排線索30余條,立案20余件,監督公安機關刑事立案2件,全市污水處理廠污泥得到規范處置,有效促進了污水處理行業規范和治理。

      【典型意義】

      檢察機關作為公益代表人,具有兜底性和協同性的特征,應充分尊重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在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領域的履職優先地位,發揮好最后的屏障作用。針對公益受損情況緊急且監管部門較多的實際,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督促行政機關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促進受損公益得到及時高效保護。本案是邯鄲市首例經檢察機關督促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案件,通過檢察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有效銜接,使辦案質效進一步提升,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生態環境保護原則得到踐行,為美麗河北建設貢獻檢察力量。

      av制服二三区四区在线看_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免费_色噜噜狠狠狠狠狠色综合_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网站
      <form id="vrusw"></form>

        <small id="vrusw"><video id="vrusw"></video></small>
      1. <menuitem id="vrusw"></menuitem>
        1. <code id="vrusw"></code>
          <small id="vrusw"></small>

          <sup id="vrusw"><small id="vrusw"></small></sup>